第2300章 重树ABC的三观(一) (2 / 2)
86文学网86wenxue.com
他们主要参考果党军队和倭国军队的表现来评估华夏军队,但他们没注意这两类部队的作战风格与意志力差异显着。
麦克阿瑟曾断言"华夏军队无法适应现代战争",认为华夏不会大规模参战,更不会派出精锐部队。
顺便说一句,不仅漂亮国军队看不起华夏军队,S国也看不起华夏军队,甚至C国军队都看不起华夏军队。
S国军队不用说了,二战后兵力高达上千万人,武器装备先进,特别是装甲力量十分雄厚,看不起华夏军队也是正常的,毕竟那时候的华夏军队重装备少,轻武器也是万国牌,装备上劣势太大。
而C国军队也看不起华夏军队,那就有点倒反天罡了。
1950年的C国军队,在有些方面确实是比华夏军队先进。
第一个是部队正规化方面,C国军队,一支彻头彻尾的S国式军队,其编制、装备、训练与战术无不沿袭S国模式。该军所遵循的条令,亦系对S国军队条令的翻译而来,且特别强调政治教育的重要性。
他们身着如S国军队般崭新锃亮的军装,军官们统一佩戴着帽檐上装饰着红色线条的高筒帽,身穿厚重的呢绒军大衣搭配马裤,腰间系着十字交叉的武装带,脚蹬油亮的高筒马靴,肩章、领章和胸章上的军衔标识清晰可见。
C国军队中等级制度极为严格,下级对上级的服从达到了绝对的程度,军中存在的殴打与体罚现象尤为普遍。这一特征,与倭国军队颇为相似。
这是因为C国饱受倭国殖民统治长达半个世纪,众多C国人曾经被迫被倭国军队征召至华夏东北地区服役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倭国战败后,这些曾经的C国部队纷纷倒戈,融入了C国军队的行列,并被誉为C国义勇队。正是因此,在C国军队中,仍可见倭国军队留下的深刻印记。
比如C国军队的编制在称呼上却采用了倭国式的术语。例如,各级编制分别被称作军团、师团、旅团、联队、大队、中队和小队,这些名称均源自倭国军事体系的传统用法。
第二个是在装备方面。
到了1950年四五月份,C国军队已基本完成了装备更新,实现了S国化。相较之下,华夏军队的装备则显得较为简陋,甚至可用“寒酸”一词来形容。
比如,C国军队的每支部队均配备了大口径火炮四十门,相较之下,华夏军队一个师所拥有的火炮数量仅为六门,而这些火炮均为S国军队早已淘汰的76毫米口径山炮。此外,C国军队每个师团的装备重机枪数量是华夏军队一个师的四倍,其反坦克武器亦远超华夏军队。
在重型武器装备方面,华夏军队与C国军队相比,差距也十分明显。
C国军队的一个师团配备有200辆机动车辆,而华夏军队普通师团则没有一辆车。
在航空力量上,C国军队装备了超过100架飞机,而华夏军队早期却一架飞机都未曾拥有;
至于坦克,C国军队装备了强大的T-34坦克150辆,而华夏军队则同样没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