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6文学网86wenxue.com

凡为义塾尽心尽力者,其直系子女,

皆拥有优先入塾的资格,享受专属待遇。”

林向安微微一笑,语调低沉却充满力量:

“这意味着什么?”

“意味着我们今日的奋斗,不止是为自己,

更是为儿孙铺下一条看得见、摸得着的青云大道!

父母之爱子,必为之长远。

我林向安此生,定会为这所义塾,竭尽全力!”

众人听罢,心神俱震。

这还是头一回听说有人要建这样一所私塾。

闻所未闻,见所未见。

大掌柜低眉沉思,眼底却渐渐亮了起来。

他本就是商贾出身,最明白“人才”的珍贵。

林向安此举,分明是要将人尽其才。

一方面培养科举出身的士子,一方面为粮行后路储备骨干。

而且为了此事,不惜重金。

若真能办成,那安平粮行就绝非一时买卖,而是长远基业。

孙文石、杨辉、程浩、宋桐四人神情各异。

他们几个最清楚,科举仕途何等艰难。

不仅要寒窗苦读,还要耗费银钱无数。

程浩想起自己当年的困境,不禁暗自感叹。

若是早些年能有多一条出路,就不会一路走得如此艰辛。

举人功名,看似一步之遥,实则渺渺无期。

如今林向安愿意在此倾力,他心中隐隐燃起了期待。

孙文石则心思更活络。

在他看来,这义塾未必人人能中举,却能人人有所成。

若真能走出这样一条新路,那就是功德无量。

杨辉却被狠狠触动了心底的软肋。

当年家中为供他读书,几乎倾尽所有。

若是想跟着名师求学,更是天价开销,根本高不可攀。

他记得在杭州时,亲眼见过那些出身世家的子弟,从小师从大儒,不仅见识广阔,还气度不凡。

而自己只能埋头苦读,心中那股不甘,只能硬生生咽下。

如今林向安愿意重金延聘名师,而且他们这些人日后子女都有机会入塾,心底哪能不被触动?

其余众人也各有思量,或暗暗兴奋,或低头权衡。

这时,一直沉默的宋桐忽然开口,语气带着疑问:

“向安兄,这义塾的确令人心动。

只是它具体该如何运作?

而且,你不日便要赴京,离得如此遥远,

又如何保障它能长久维持下去?”

屋内顿时一静,所有人目光都投向林向安,等待他的回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