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10章 迁都长安 (2 / 2)
86文学网86wenxue.com
内阁五个位置除了杨阁老之外,杨元宝、刘文礼、杨彦舟占据了三个,空缺一个,因为长安的官员只有知州高国安官居正三品,连升三级才能进入内阁,但没有人推他就没有办法了。
汴梁来了三个侍郎,全部升为尚书,外加刑部尚书,占据六部尚书四席,两人升为寺卿;地方上长安同知杨天才连升三级,升为户部尚书,洛阳知州杨进升为兵部尚书,而高国安则被被升为了大理寺卿。
而侍郎和员外郎的位置很多,从汴梁来的官员全部安排,占据了大量位置。长安、洛阳本地势力也表现不俗,拿到了三分之一的位置,这对于大夏国日趋被边缘化的关中地区来说,是一个大胜利。
可以说,长安朝廷上关中本地势力已经能够和外来势力相抗衡。并且他们相信,凭借杨阁老的支持和本地优势,用不了几年他们就可以后来者居上,毕竟本地的资源比外来者强多了,很多事情都要长安、洛阳的地方豪强支持才能做得成。
杨阁老对外来者和本地势力的争斗持观望态度,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,这些人争得越厉害,便于他对朝廷的掌控!
朝廷现在最缺的就是银子,现在大夏国可谓一穷二白,长安、洛阳地方豪绅捐赠的三百万两银子,不到半个月就被挥霍一空,需要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,别说300万两银子,就是3000万两估计也填不了这个大窟窿。
朝廷需要用钱,但目前刚刚迁都长安,财税制度还没有理顺。加上又是四月青黄不接的时候,根本就没有办法征税。所以朝廷只能从本地的长安、洛阳两地征集,一时间两地的大户也是叫苦不迭!
长安在唐代以前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中心,但唐代以后,经济中心南移,尤其是大夏国时期,关中地区开始没落,大夏国的税收以中原、两淮和江南各占其三,关中地区只占一成。中原地区还好,但两淮和江南地区距离关中数千里路程,这些税费要押解入长安,光是路途都要行走三个月,沿途耗时耗力,损失巨大,加上沿路还有土匪强盗,执行十分困难。
大夏国之所以迁都汴梁,经济税赋的转移是根本原因。银钱、粮食、物资运到京师时间太久,朝廷运转困难,大夏国现在把都城迁回长安,绝非长久之策!
很快,大夏国内阁的批示下往全国各地,所有税赋押解至长安,但要等税赋银子运到长安,恐怕是秋天的事情了,大夏国只能在关中搜刮加税,关中百姓那种迁都的喜悦一下子就变成了加税的痛苦!
杨阁老最重视的还是军队,从京中带来的军队,很多在京师附近就借机逃跑了,这些官兵一听说要去遥远的长安,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回家,那里愿意,六万九城兵马司的人只剩下两万,镇西侯李非得不到两万兵马只剩下1万,北冥王的2万禁军倒是大部分留了下来。
杨阁老一到长安,立即就给了北冥王一个世袭罔替的王爷头衔,外加一个侯爷的荫赐,解除了北冥王的兵权。同时,解除了长安、洛阳,以及潼关等地方将领的兵权,这些人都是太上皇的势力。
杨阁老别的方面没钱,但军队必须花钱,他立即命令杨天才召集地方上的杨家势力,组建一支二十万人马的禁军,杨天豹担任大元帅,掌控关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