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90章 一位核心重臣终于升官了 (2 / 2)
86文学网86wenxue.com
储君之路,历来如此。
从小培养,慢慢培养!
只不过皇长子虽然担任京兆府尹进行培养,但其实京兆府的政务一直是几位核心重臣共同分担,自从大唐开国至今,官员们已经视之为惯例。
然而,今天,这个惯例变了。
陛下故意在朝堂之上,金口御旨赐下全权,这意味着京兆府从此以后将会由王大人领衔,其余几位核心重臣则是渐渐从其中抽离出来。
虽然王大人的官职仍是京兆府次尹,但他实质上已经是大权在握的京兆府府尹。
之所以这个府尹官职暂时不能给他直接担任,无非是因为皇长子还需要继续挂着这个职。
可是,皇长子已经渐渐长大。
等到明年之时,迈入十岁门槛,那时候陛下肯定要立太子,而太子是需要卸任某些职务的。
这其中一项职务,恰恰便是京兆府尹。
也就意味着,王大人明年必然是名至实归的京兆大佬。
……
在群臣羡慕乃至嫉妒的目光中,王乐相微微躬身向杨一笑行礼领旨,并未表现出惊喜之色,一如往常那般的沉稳。
反而杨一笑微微吐出一口气,明显语带深意的问询了一句,道:“王爱卿,你可明白朕给你的任务?”
老王不愧是核心重臣,几乎在一瞬之间点头,郑重道:“回禀陛下,微臣明白,眼下大唐遭受大灾,京师之地的灾患尤其严重,这灾患指的是人,是各地逃荒涌来的十几万灾民……”
“陛下给微臣赐下京兆府全权,就是要微臣担负起这一份责任。”
“十几万灾民,朝廷绝不能让他们演变成流民,必须尽早安排妥当,赈济之后令他们归乡。”
“而这赈济一事,首先要做的就是先保证别饿死太多的人,如果灾民出现大数量饿死,微臣这个京兆全权者首当其冲要治罪。”
“此重任,压力巨大……”
“涉及施粥赈济,涉及救治安置,庞大的十几万灾民群体,需要做到任何一个不被疏漏。”
“此后,还要统计所有灾民的家乡住址,按照路途远近,准备归乡所需……“
“路上该发多少粮食,沿途会不会遇险遭贼,以及通知各地官署进行接收,协调灾民归乡之后的复耕种田,这一切,任何一项都不能有所疏漏。”
“微臣心里清楚,这是陛下把一副重担压在微臣肩膀上,但是微臣没有任何退缩的后路,必须要为陛下守好京师的稳固。”
“历朝历代的京师之地,既需要武备也需要文守,所谓武备,是指军力和城防,所谓文守,其实乃是文治和内政。”
“咱们大唐京师的武备是千牛卫,文守方面则是微臣所在的京兆府,崔大将军领衔武备,以后微臣会为陛下做好文守。”
“这不仅是应对此次雪灾的重任,也是今后每一任京兆府尹的重任,陛下既然赐下全权,微臣便该鞠躬尽瘁。”
不愧是老王,当初辅助杨一笑起家核心成员之一,既有能力,也有忠诚。
如果杨一笑需要,老王是真能豁出性命卖力的人!
他这一番侃侃而谈,满朝官员无不心悦诚服,哪怕是和王家不对付的李氏,这一刻也流露出赞赏的神情。
……
杨一笑微微颔首,以示对老王的满意。
但他今日很忙,没时间特意对老王夸赞一番,况且,自家人也不需要太刻意的去夸赞。
毕竟老王也是岳父之一,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实打实的在帮助他。
却说这今日早朝之上,他已经发了三道圣旨,一给中书省,二给门下省,第三道则是给了王乐相。
前两道是为了保证中枢集权,让赈灾之时的政令畅通施行,统筹归一,大局稳固。
第三道给王乐相,则是应对京师之地的局面,不管哪朝哪代,京师稳才能地方稳,眼下京城附近聚集着十几万灾民,杨一笑必须保证如此庞大群体的稳定。
之所以让老王担此重任,是因为老王有这个能力。
想当初,核心追随者们助他起家,每一个都有所长,每一个都担负着某一方面的重任。
岳父唐青云,擅长官场手腕!
师兄宋老生,乃是精研策论!
老师孙学州,负责的是教育!
大舅哥顾老大,掌管的是军队!
至于刘伯瘟,那家伙干的是脏活……
以上五人,如今被天下人视作大唐重臣的核心,然而只有这五人和杨一笑心里明白,王乐相也是不可或缺核心一员。
这都是把身家性命,全族性命,一起和当初的杨家村绑在一起的人。
……
中书,门下,京兆,三道圣旨已经发下。
由于尚书省自从开国之时就没有尚书,所以杨一笑直接领略过了发给尚书省的旨意。
但是,归于尚书省统领的朝堂六部,每一位尚书,接下来都有一道圣旨。
这也就意味着,朝堂六部的每一部都有重任。
所有上朝的官员都以为,杨一笑今日只是针对赈灾,即便是核心如老宋老唐老王三人,也没有意识到杨一笑的深谋远虑。
今日所发的圣旨,乃是杨一笑的未雨绸缪,当这所有的重任发下去之后,借助此次赈灾恰好可以演练成效,如果验证可行,那便制定国策。
以后很长一段日子,将会是小冰河气候,整个天下必然天灾不断,而杨一笑的大唐已经遇险绸缪。
官员们心中的那份错觉其实并非错觉,杨一笑今日的圣旨确实在应对每一年的灾害。
今后,每一年,都有大灾。
所以杨一笑的声音毫无停顿,继续又有新的圣旨向官员发出。
从第四道旨意开始,发给的是六部尚书。
……
【今日第一更送上,3700字大章,山水继续写,还会有更新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