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0章 景帝的赞赏 (2 / 2)
86文学网86wenxue.com
玄鹤道长看得很认真,像是要把每个字都刻在脑中。
秦扶清在文章中并没有写太多虚言,简单吹捧几句彩虹屁,就单刀直入,温和且坚定地指出北明当前的问题,当然,所有的不好都并非景帝造成,怪天怪地就是怪不着皇帝。
非要找个人出来背锅,也解决不了当前的问题,秦扶清用大篇内容陈述解决方案,从经济到吏治,从边疆到灾祸,他都能说出一二三来。
这些年的游历和观察,让秦扶清对这片土地上百姓的生活了如指掌。
就像他教导弟弟时说的那样,北明的百姓最是坚韧,只要给他们土地,让他们围绕在家人身边,看得见活下去的希望,他们就绝不会生乱。
百姓之乱,罪不在百姓,罪在官逼民反。
坚定的决心藏在温柔的语气里,杀人刀又是温柔乡,景帝看不出来,对秦扶清再了解不过的玄鹤道长却是看出来了。
他脑中浮现出初见秦扶清的那年,他混在山匪之中与众人格格不入,小小年纪就一本正经,不管身在何处,都能坚定地说出自己要做的事情,然后去践行。
他看起来弱小,却又给人一种强大的感觉。
他包容且慈悲,无论对谁,都是怜悯的,却又有着雷霆手段,不会因为怜悯而放弃该做的事。
对山匪也好,对他这个骗子师父也好,都是如此。
没有人会不喜欢他。
玄鹤道长不由自主地流了一滴眼泪。
被景帝看个正着。
“国师,你为何落泪?”
“回陛下,贫道是高兴,喜极而泣,为您,也为黎民百姓。”
景帝自是欢喜。
“依你之见,此人之学识可做得状元?”
“贫道不敢妄议朝政,一切由陛下做主。”
景帝很想不管不顾地定下状元,却又觉得第一份考卷都如此优秀了,老天爷会不会还藏着其他惊喜没给他呢?
再说了,如果这个秦扶清真是素之问的准女婿,他还需要再考虑考虑。
为了这个念想,景帝接下来三天时间都在看考卷,看得他头昏脑胀,十分火大。
“朕都说了让他们不要滥用陈词不要拿那些老一套来糊弄朕!就是不听!看得朕头都大了!”
景帝一通发火,彻底放弃自阅,转而把这项任务交给众大臣。
又是三天过去,大臣们紧锣密鼓地完成阅卷,做好排名,呈送给景帝过目。
不得不说,这些大臣还是有几把刷子的,几百张试卷他们很快就评阅完毕,排名也合情合理。
他们选出的状元名叫张宏,青州人士,今年四十二岁。
景帝重新看他考卷,都没见过张宏其人,单是看他文章,就能想出一张沉闷的老学究脸。
若是没有见过秦扶清的考卷,景帝或许就认了,他并未对这些大臣透漏自己心中所选状元,而是把秦扶清的考卷重新混入其他考卷之中,只是他万万没想到,这些人居然没有把秦扶清评作状元。
秦扶清在第七名,一甲之流,却连探花榜眼都挨不着。
景帝心中有气,按捺不发,装作仔细看过前十名的考卷,忍着道:“诸位爱卿阅卷有功,该赏,只是这秦扶清的考卷,朕觉得答的不错,为何不在前三呐?”
几个大臣不敢左右乱看,也不知景帝是什么意思。
“赵德芳,你来说,秦扶清的考卷有什么问题吗?”
“回陛下,秦扶清的考卷没什么太大问题,只是……”
“只是什么?”
“只是他年纪太小,尚不到二十,如此小的年纪,怕他骄傲自满,影响将来的仕途,所以微臣就斗胆将他排为第七。”
“胡言乱语!”景帝没忍住开骂了,要是换个别的理由,他可能还没这么生气,可一听说这些大臣是觉得秦扶清年纪太小,他就恼火了,“谁定的规矩,头名不以学识论而要以年纪论,要以年纪论的话,这个六十岁的范启和才应该做状元才对!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众大臣被吓的不敢说话,连忙认错,景帝大手一挥,“依朕看,排他前面的学识都不如他,不如他年轻有希望,也不如他根基扎实,尽学些吹捧之事,只需将秦扶清提为状元,其他的就沿顺序定下吧!”
众臣不敢有异议,本来排名就是由陛下决定的,他们也不过是提议,只是没想到景帝会因此发火。
尚未及冠的状元,当世罕见。
“陛下,微臣还有些提议。”
“你说。”
“若是按照顺序延续,就有些不对了,张宏做榜眼也不辜负他多年寒窗苦读,可原本的榜眼不适合做探花呀。”
大臣有些苦闷,原本的榜眼名叫刘敬,这人生的有鼻子有眼,顶多算是端正,和探花毫无关系。
若是选出个丑探花来,估计要招人笑的。
不过真要定下名次,还需景帝先见见这些新科进士,尚且不急着定下谁是探花谁是榜眼。
今年的进士之中,确实有个容貌出众的家伙,听说有“小潘安”之名,景帝见过他的画像,觉得此人担得起称赞,就也将他破格提拔,选做今年的探花。
名次既定,皇榜张贴,这是比贡士放榜还要热闹的一天,无数人走出家门,早早地在礼部衙门外等候。
秦扶清也没再出燕京,素琴舅舅一家千叮咛万嘱咐,叮嘱他不可再擅自离开,万一高中有人报喜找不到他人,说不出可不好听。
放榜的大清早,天还没亮秦行就早早去等候,他帮秦扶清看榜多次,从没像这次如此激动。
周围人越来越多,有人还摆摊卜卦,六十文钱算一签,算的人还不少。
秦行对这些虽然不感兴趣,可见其他士人仆从如此紧张,也不由得双手合十,嘴里喃喃祈祷。
保佑我家少爷考个好成绩,也不枉这些年辛苦读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