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14章 对这家商贸公司展开了深入调查 (1 / 2)
86文学网86wenxue.com
当看到车主有边境往来记录时,众人心中不禁一紧,一种强烈的预感涌上心头 —— 这个车主极有可能与间谍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在赵承平的指挥下,秘密调查行动悄然展开。几名经验丰富的便衣民警乔装打扮,融入到城市的大街小巷,小心翼翼地跟踪着车主的一举一动。
他们时而扮作街头的小贩,时而化身成路过的行人,始终与车主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,既不打草惊蛇,又能将其行动尽收眼底。
通过一段时间的秘密调查,办案人员发现车主的行踪十分规律。他经常驾驶着那辆私家车往返于本市与边境城市之间,就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候鸟,在固定的路线上来回穿梭。
每次行程,他都会在边境城市停留一天左右,这看似平常的停留时间,在办案人员眼中却充满了疑点。
赵承平坐在办公室里,眉头紧锁,手中的铅笔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。他仔细翻阅着调查人员送来的报告,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。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车主的行动轨迹,思考着车主在边境城市的一天究竟在做些什么。是在交接情报?还是在转移物资?种种猜测在他心中交织,让他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。
“必须在边境城市展开布控,不能让他有任何可乘之机。” 赵承平果断地下达命令。于是,一批精干的警力被迅速调往边境城市,他们如同隐形的猎手,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悄然潜伏。
在边境城市,民警们经过一番细致的排查,终于发现了车主的活动规律。每次到达后,他都会径直前往当地一家商贸公司,与公司的负责人见面。这家商贸公司位于城市的商业区,外观看起来与其他公司并无二致,来来往往的车辆和人员让它显得十分繁忙。然而,在这繁华的表象之下,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。
赵承平亲自带领几名民警,对这家商贸公司展开了深入调查。他们首先查看了公司的工商登记信息,上面显示公司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。
但是,当他们进一步了解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时,却发现了诸多疑点。公司的仓库里货物堆积如山,看似业务繁忙,但财务报表却显示公司的利润微薄,经营状况与业务量严重不符。
证据逐渐完整,每一篇都指向那个令人胆寒的真相。赵承平看着桌上如山般的证据卷宗,心中五味杂陈,既有即将揭开阴谋的兴奋,又深知这只是冰山一角,背后或许还有更庞大的黑暗势力。
他拿起电话向上级汇报,声音沉稳却难掩一丝紧张:“报告,已掌握足够证据,可以收网。” 电话那头,上级简短而有力的回应传来:“批准行动,务必一网打尽!”
收网行动的前一晚,整个专案组都沉浸在一种紧张而又兴奋的氛围中。赵承平站在行动部署图前,手指在各个关键地点轻轻划过,如同将军排兵布阵。
他看着身旁的队员们,这些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,眼中满是信任与期待。“同志们,我们的努力即将迎来收获,这次行动关乎国家安全,不容有失!” 队员们目光坚定,异口同声地回应:“保证完成任务!”
行动当日,天色未明,城市还在沉睡。多路办案人员如同暗夜中的猎豹,悄然出动。第一组前往物流中转站,那里停放着那辆曾多次运送可疑货物的厢式货车。
带队的民警李强眼神犀利,他带领队员们迅速包围了中转站。李强一脚踢开货车车门,车内的货车司机还在睡梦中,被突如其来的光亮和喊叫声惊醒。他惊恐地瞪大双眼,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,就被队员们迅速制服,冰冷的手铐锁住了他的手腕,他的身体微微颤抖,嘴里嘟囔着:“怎么会这样……”
与此同时,另一组人员直奔私家车主的住所。私家车主住在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,当办案人员敲响他家的门时,他从猫眼看到外面的制服,脸色瞬间变得煞白。
他试图关门反抗,但办案人员用力撞开了门,一拥而入。私家车主慌乱地在房间里逃窜,像一只被困的野兽。
一名年轻的民警一个箭步冲上去,将他扑倒在地。私家车主挣扎着,嘴里喊着:“你们抓错人了!” 然而,他的反抗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显得如此无力。
在边境城市,商贸公司里灯火通明,似乎一切如常。但办案人员早已将这里围得水泄不通。
赵承平带领着队员们冲进公司,商贸公司负责人正坐在办公室里,表面上故作镇定,双手却不自觉地握紧了椅子扶手。他看着涌入的办案人员,强装出一丝微笑:“这是怎么回事,警官?” 赵承平走上前,目光如炬:“你心里清楚,跟我们走一趟吧。” 负责人的笑容瞬间僵住,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绝望,缓缓站起身来,被办案人员带走。
整个收网行动如同一场精密的战役,各个环节紧密配合,一举抓获了包括货车司机、私家车主、商贸公司负责人在内的十余名嫌疑人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他们被押上警车,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不甘,而警车外,是办案人员们疲惫却欣慰的笑容。
审讯室内,气氛压抑而凝重。赵承平坐在审讯桌前,目光紧紧盯着坐在对面的嫌疑人。他看着这些人,心中充满了愤怒,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危害了国家的安全和利益。
“如实交代你们的罪行!” 赵承平的声音低沉而威严。
起初,嫌疑人还心存侥幸,百般抵赖。货车司机低着头,声音颤抖地说:“我只是个开车的,什么都不知道。” 私家车主则装作无辜:“我就是正常做生意,没干违法的事。”
商贸公司负责人更是一脸不屑:“你们没有证据,别想冤枉我。”
然而,随着赵承平将一份份证据摆在他们面前,嫌疑人的心理防线逐渐崩溃。那些物流单据、通讯记录、数据传输设备,每一样都像一把把利刃,刺痛着他们的内心。
货车司机的肩膀开始颤抖,眼泪在眼眶里打转:“我错了,是他们让我运东西,我不知道里面是违法的……” 私家车主双手抱头,悔恨地说:“为了钱,我就鬼迷心窍了……” 商贸公司负责人瘫坐在椅子上,长叹一口气:“罢了罢了,我们是一个为境外势力提供情报传输服务的犯罪团伙。”
原来,这是一个长期为境外势力提供情报传输服务的犯罪团伙。他们利用物流链条和民用通讯设备,构建了一条隐蔽的数据传输通道。
案件告破后的第一缕阳光,透过临时指挥中心的窗户洒进来,落在堆积如山的案卷上。
赵承平站在桌前,指尖轻轻拂过那些标注着 “涉密” 的文件袋,纸张边缘因反复翻阅而微微卷起,像是在无声诉说着这场跨越多市、历时近一个月的艰难追查。
专案组的成员们围坐在长桌旁,每个人的眼底都带着滔郁的红血丝,却难掩眉宇间的轻松。
负责技术的小张正将最后一份数据恢复报告归档,键盘敲击声比往日轻快了许多;老周揉了揉酸胀的肩膀,从抽屉里翻出珍藏的茶叶,给每个人都泡了一杯 —— 这是他从警三十年的习惯,只有在大案告破时才会拿出来分享。
“大家再仔细核对一遍,确保每一份证据都能对应到嫌疑人的供述,链路上不能有任何缺口。” 赵承平拿起一份审讯记录,声音里带着一丝沙哑却依旧沉稳。
他翻开第一页,货车司机老王颤抖的签名、私家车主高明悔恨的手印、商贸公司刘志远潦草的笔录,一个个名字背后,是被摧毁的间谍网络,也是无数个家庭的破碎。他的手指在 “境外情报接收点” 几个字上停顿,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 —— 有成功破案的欣慰,也有对国家安全防线曾被突破的后怕。
年轻民警小李捧着一摞物流单据走过来,脸上带着几分兴奋:“赵队,所有货运记录都和嫌疑人的行程对得上,从高新区办公楼到物流中转站,再到边境商贸公司,每一步都有证据支撑。”
他的声音里带着刚入职的热血,眼神亮晶晶的,像是在说 “我们真的做到了”。赵承平拍了拍他的肩膀,想起自己刚从警时的模样,也是这样,把每一个案件都当作守护家国的战场。
整理证据的过程持续了整整两天。白天,大家对着电脑核对数据、补充笔录;夜晚,指挥中心的灯光依旧亮着,偶尔传来讨论声和打印机的 “滋滋” 声。
老郑在给证据贴标签时,不小心被纸张划破了手指,他只是随便用创可贴一裹,继续低头工作 —— 在他看来,这些证据比自己的伤口重要得多,它们是将罪犯绳之以法的关键,也是守护国家安全的 “武器”。
当最后一份证据材料装订成册,移送检察机关的车停在楼下时,赵承平亲自将沉甸甸的案卷搬上车。阳光照在案卷封面上的 “移送审查起诉” 印章上,红色的印记格外醒目。
他看着检察人员接过案卷,心中突然松了一口气,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。但这份轻松没有持续太久,他想起上级在电话里的叮嘱,眼神又变得凝重起来 —— 案件的告破,不是结束,而是新的开始。
几天后,市局召开表彰大会。赵承平带领专案组成员站在台上,胸前佩戴着 “优秀办案集体” 的勋章。局长在讲话中提到:“这个间谍网络隐蔽性强、涉及面广,专案组同志们顶住压力,层层突破,不仅成功摧毁了犯罪链条,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—— 重要领域的安全防护,一刻也不能放松。” 台下掌声雷动,赵承平看着身边并肩作战的战友,想起那些熬夜分析数据、冒雨跟踪嫌疑人、在仓库里搜寻证据的日子,眼眶微微发热。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