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6文学网86wenxue.com

从前,提起温尚宫,京城里无人不晓。

百姓们不仅知晓后宫有位手腕出众的温尚宫,更记得她是大庆开国以来第一位女知州,正是这位女子,力排众议开启女官选拔,让民间女子瞧见了出头的光亮。

可随着街巷间的传言越传越细,百姓们才惊觉,这位温尚宫的能耐,远比他们想象中更胜十分,说是老天赐给大庆的福星,半点不掺虚。

那些受过温以缇恩惠的人,更是感念不已。靠“应急活法”得以救命的困户,捧着“知味小语”的渐渐懂事的孩子…

当“知味居士竟是温以缇”的消息传开,总有些人露出不屑嘴脸,揣着不怀好意的心思跳出来。

他们对着知味书局的册子指指点点,贬得“粗鄙无文”,说得“难登大雅”。

连带着温以缇的女子身份,也成了他们嘲讽的由头:“不过是个后宫女官,能写出什么正经东西?怕不是旁人代笔,借居士名头博眼球罢了!”

可他们忘了,什么是好书?能为国分忧、为民解困的,更是千金不换的好书。

这道理,百姓比谁都懂。

所以这些冷言冷语刚出口,周围听过温以缇名声、受过她恩惠的百姓,立刻就炸了锅。

卖菜的老妇放下菜篮,指着那人鼻子骂:“你读过几本书?知道百姓有多难吗?”

挑担的货郎撂下担子,嗓门亮得能传半条街:“温尚宫的书救过多少人,你敢说一句不好?”

那些高高在上的读书人哪见过这阵仗,只觉得百姓“莽撞粗鲁”,慌得往后退,心里还盼着同窗同僚能站出来帮自己说句话。

可转头一看,平日里相熟的学友、共事的官员,早远远地避开了。

有人低头整理衣袖,假装没看见。有人转身走向别处,连眼神都不愿多给。

他们哪里是怕事?不过是心里拎得清,纵使知味居士是女子,纵使温尚宫非比寻常,可“有能即为才”的道理,他们比谁都懂。

能读好书、闯过科举难关的,从不是蠢笨迂腐之辈。

他们早看清温以缇的能耐,这样的人,本就该是他们仰望的存在,怎会被几句谗言煽动?

那些歹人原以为,把“温以缇是知味居士”的消息捅出来,借着“女子着书”的由头攻击她,定能让她名声扫地。

可到头来才发现,这算盘打错了。

百姓护着她,士子敬着她,连他们想拉拢的“同道”,都不愿与他们为伍。

终究成了徒劳,只衬得他们自己,既无知又可笑。

想起温以缇的好,百姓们便忍不住在茶坊酒肆里为她说话。

不过两日日,温以缇的名字像春风拂过街巷,满京城都飘着她的名字。

没错,是名字,而不是温尚宫,

之后,这股风更越过京城边界,往隔壁州府、县城里漫了开去。

可与满城颂声截然不同的,是安远侯府里的沉郁。

赵锦年坐在窗边,脸上满是化不开的愁容,下颌的胡须歪歪斜斜地疯长,连衣袍都沾着褶皱。

自温以缇出事那日起,他便没好好打理过自己,魂不守舍。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